24小时手机咨询 18221844698
近年来,湖北省红安县不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瞄准民众身边的垃圾治理“痼疾”,以推进城乡保洁全域市场化改革为抓手,通过配备齐全的设施设备、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探索长效的投入机制、健全完善的监管制度,实现全域人居环境有效治理,助力美丽红安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坚持民生至上,实行全地域统管
红安县以群众感触最深的“痛点”“焦点”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堵点”“难点”为靶向,实施县、乡、村三级保洁“统管统治”。
一是清扫全覆盖。对全县所有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偏远村组等保洁“死角”“盲区”,一个不漏全部纳入清扫范围,实现全域治理、全域管控。
二是职责全集中。针对环境保洁多头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县城社区在清扫过程中的不到位和各乡镇、村在治理举措、推进力度上存在的差异,将市场化后的中标公司规范明确为全域保洁的唯一责任主体,健全、规范标准的全域保洁工作体系。
三是调度全统一。扎实推进全县智慧环卫调度中心建设,将原属于县环卫局的39辆环卫车辆、位于各乡镇的33个垃圾转运站和其他相关环卫设施纳入统一调度范围,全面提升运转效能。
立足长远谋划,探索多途径投入
红安县积极探索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资金投入模式,有效破除环境治理的财力支撑“症结”。
一是争资立项“建”。将全县8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工程作为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申请立项,成功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4800万元,有力保证了建设进度。
二是真金白银“投”。县级财政将城乡保洁全域市场化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与维护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设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专户,确保专款专用。
三是千方百计“引”。下大力气招商引进北京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绿色动力集团,投资4亿元高标准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进一步完善升级垃圾处理体系。
突出问题导向,倒逼全流程提质
红安县以全域市场化为抓手,聚焦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将垃圾“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全面转变为“居民保洁、市场处理、政府买单”,倒逼全流程、全环节提质。
一是“前端”清扫提效。瞄准前期村级保洁人员收入随乡镇财力差异高低不一、垃圾清理质量与保洁人员收入不挂钩等突出问题,注重在实现全域市场化后加强针对性管理和考核,有力确保清扫成效。
二是“中端”转运控污。一方面变以往“镇转运”环节受限于费用由乡镇负担的“老大难”,为县级财政统管后的“轻装上阵”;另一方面换代升级密封性更高、性能更强的大型垃圾转运车辆,严防运输中的“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并在各枢纽乡镇因地制宜建立垃圾压缩中转站来缩转运距、提升运能。
三是“末端”处理转型。改变以往单一的垃圾填埋方式,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全县城乡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进行焚烧发电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变废为宝”,全面转型升级。
实行管办分离,力促多方面成效
红安县以建立与保洁全域市场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将政府由原来的“裁判员”“运动员”角色切实转变为环境治理的监督者和考核者,狠抓治理成效,实现民生受益、社会效益、经济收益等“多赢”。
一是城乡面貌变美了。全县各村庄垃圾得到全面、有效清扫,及时、高效转运,城乡“旧貌”换了“新颜”,群众身边的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增强。
二是环保压力减轻了。在新清运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逐步消化处理近年来填埋的存量垃圾,有效消减垃圾渗滤液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切实减轻环保压力。
三是发展动力增强了。一方面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有效扩展全县环境容量,拓宽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做实资源的再回收利用,预计年度发电量达亿度、综合收益达6400万元、纳税达500余万元,进一步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