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手机咨询 18221844698
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因此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的人员均应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基本概念、两者的关系,各自的应用方法及其意义,操作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一方面确保生产与检验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1、消毒: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因此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因此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2、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含芽孢)的作用,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二、消毒和灭菌的关系
1、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播。
2、区别:
三、消毒和灭菌的应用
1、消毒
1)消毒剂分类
依杀灭微生物能力进行分类,有以下三种:
2)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剂的种类很多,性质不一,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的消毒剂。在选择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3)消毒剂的使用
A、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影响消毒剂效能的因素比较复杂,一般都因消毒剂的种类而异,因此各种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a)微生物种类及数量
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因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抗力不同。对于细菌繁殖体来说,革兰氏阴性菌比革兰氏阳性菌对消毒剂的耐受性强,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受性较强;芽孢的耐受力最强,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和过氧乙酸可杀灭芽孢,但其作用力不如热力灭菌方法;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也因其种类的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要强;真菌对大多数化学药物的耐受力较强,因此适用于细菌的消毒剂并不一定适用于真菌,但真菌一般耐热性较差。微生物污染数量多时,应加长消毒接触时间、加大消毒剂用量或提高消毒剂浓度。
b)温度
一般来说,消毒的速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其杀菌作用也相应增强。温度影响的原理是其可影响菌体表面和酶系统的活性,以及消毒剂的分子运动,使得消毒剂与菌细胞接触的机会增加,从而使消毒的时间缩短。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的影响不同,如醇类和酚类一般受温度影响较小,但如甲醛、环氧乙烷等温度升高一倍时,其杀菌效果可增加十倍。
c)浓度
消毒剂的浓度应考虑的是其主要成分的浓度,根据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性质,提高或降低浓度,均可显著影响消毒效果。一般降低消毒剂的浓度需延长相应的消毒时间,且消毒剂内的有效成分在其保存期内也会相应下降。
d)pH值
酸碱度常影响酸性或碱性消毒剂的电离度,改变其溶解度及分子结构,影响不同离子型消毒剂的作用,在碱性环境中,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阳离子型消毒剂作用较强,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较好;另外pH的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及表面物理化学状态均有影响。
e)有机物质
消毒环境中存在有机物,则其可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保护层阻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可能导致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这些情况均会不同程度的降低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如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一般来说消毒剂中的重金属类及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的影响较大。
B、其他注意点
a)微生物对消毒剂的耐受性
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微生物对消毒剂的耐受性,很多企业的消毒剂是轮换使用的,现今在学术界对于消毒剂的轮换使用的必要性尚存争议,但FDA的监管引文中主导应进行消毒剂轮换,但消毒剂的轮换使用周期应以历史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制订。微生物对消毒剂的耐受性较抗生素要低一些,因为消毒剂比抗生素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另外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来杀灭少量的微生物通常影响不大,因此应考虑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来对抗不断增强的耐受性。同时建议定期进行试验证明或评估从环境菌监测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含已知及新的类型)对该环境使用消毒剂的敏感性。
b)规范及安全使用
在消毒剂的使用过程中,人员培训及是否规范及安全使用该消毒剂对其应用有很大影响。接触消毒剂的人员要求进行微生物、清洁灭菌操作、消毒剂的制备/使用/安全处理废弃稀释及浓缩消毒剂的培训。如正确配制消毒剂是关键,很多消毒效果不佳或失败的例子源于消毒剂的过度稀释,另外用于无菌操作流程的消毒剂必须用无菌水稀释,一般稀释用水推荐纯化水及更高级别的水,因为水的硬度会影响一些消毒剂的功效。另外在处理可能产生有毒刺激性气体、腐蚀性较强及浓度较大的消毒剂(如杀孢子剂)时,应配备适宜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面罩、过滤气味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在消毒剂的使用同时应考虑清洁剂的配合使用,清洁是去除表面颗粒及微生物、去除残留并提高后续消毒效果,因此清洁是为后续的消毒做好准备,同时规避前后2种轮换消毒剂的互相作用。
2、灭菌
1)物理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 使用热力灭菌法,在温度和压力等规定的灭菌条件下,要达到一定的加热时间。包括:①火焰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磁制品与金属制品及在火焰中不会破损的物品;②干热灭菌法是利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如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适当温度和压力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耐高温高压水蒸气的物品的灭菌;④流通蒸汽灭菌法适用于有变质危险的物品;⑤煮沸灭菌法是利用沉没在沸腾水中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⑥间歇灭菌法利用80℃~100℃水或流通水蒸气,24小时为一周期,每隔30~60分钟反复加热3~5次,适用于橡胶品、培养基、试验用药品、液体等。
(2)过滤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是用筛除或滤材吸附等物理方式除去微生物,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能受热的物品,如含有可溶性或不稳定物质的培养基、试验液体和液状医药品等,过滤法的最大缺点是不能滤除病毒。
(3)照射灭菌法 ①放射线灭菌法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在内,利用从放射源产生射线进行照射,是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玻璃制品、磁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与纤维制品等耐受放射线照射的物品;②紫外线灭菌法是利用照射紫外线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玻璃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和纤维制品等,还可用于设施、设备、水或医药品等。
2)化学灭菌法
(1)气体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灭杀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玻璃制品、磁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纤维制品等,还可用于设施、设备或粉末状的医药品等。使用气体灭菌时,其被灭菌的物品以未变质为前提条件。
(2)药液灭菌法 通常使用的药液有乙醇、甲酚、苯酚水或福尔马林水等,适用于玻璃制品、磁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纤维制品等物品,还可用于手指、无菌箱或无菌设备等。
3)高压蒸汽灭菌法
(1)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不要排得太密集,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2)包内和包外各贴一条灭菌指示带(长6~8cm),如压力达到范围时,指示纸带上即出现黑色条纹,表示已达灭菌的要求。
(3)易燃和易爆炸物品如碘仿、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锐利器械如刀、剪不宜用此法灭菌,以免变钝。
(4)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和纱布包扎瓶口,如用橡皮塞的,应插入针头排气。
(5)要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应检查安全阀的性能是否良好,以防锅内压力过高,发生爆炸。
4)个人防护
(1)热力灭菌 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 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剂 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对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剂 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 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5)其他
已灭菌的物品应做记号,以便识别,并需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以免弄错。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