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手机咨询 18221844698
午后,民兵生态管护员扎尕驾驶着满载垃圾的皮卡车从虫草采挖区而来,向位于青海省甘德县柯曲镇的垃圾处理厂驶去。“以前我们捡拾的垃圾只是做简单焚烧、掩埋处理,污染大得很,现在按照垃圾分类,可以送到垃圾处理厂处理了!”扎尕满脸骄傲的表情。青海省军区拓展深化“民兵+”功能以来,一支支民兵生态管护员活跃在草原深处、江河源头,成为草原“清洁工程”主力军。
青海每年的5月至7月,是冬虫夏草的采挖期,虫草采挖队伍浩浩荡荡,堪称“万人大军”。令人堪忧的是,在冬虫夏草的分布区,放眼望去,草原上遍地是方便面包装袋、罐头、饮料瓶、啤酒瓶、废弃的衣物。在此期间,三江源区虫草采挖区的玛沁、甘德、达日县的全部生态管护员都要到野外去工作,把成吨的垃圾带回县、乡统一处理。据管护员讲,每年约50平方公里的山区面积,如果大部分长有虫草,平均1万多人的采集队伍,一个多月下来,至少会产生5-6吨的生活垃圾。虫草核心分布地带就处于长江、黄河等源头的高寒草甸,大风、降雨会将草原垃圾直接带入河流体系,三江源保护区“中华水塔”的生态地位堪忧。
为解决草原垃圾困局,民兵生态管护员不仅走进学校开展宣传,还到牧民定居点讲授垃圾分类知识,他们每月会组织100人左右的马队、200人左右的摩托车队开展巡山清理垃圾。生态管护员每15天在公路沿线清理一次垃圾,每次30公里左右。玛多县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位生态管护员,每星期都要在管辖的寻护地段巡查1至2次,每次步行80多公里,常常是一个人在零下10至零下20多摄氏度的荒郊野外露宿。2017年,一名生态管护员曾顺着黄河向源头巡查,沿路捡回了40多公斤塑料、罐头瓶等垃圾,背了整整两天,才交到县垃圾处理站。让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模式,是为了提高当地百姓的环保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清晨,牧民尕然熟练地按照塑料瓶、易拉罐、纸板、玻璃4类,把家里前一天的垃圾分别装进4个环保袋子里面。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对于每一位普通的牧民来说,垃圾分类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是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尕然说:“牧民回收垃圾的过程很简单,也很方便。每天早上垃圾转运车开到家门口时,只需把提前分拣好的垃圾拎出门,倒进车里就行了。” 玛多县地处黄河发源区,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具有极独特和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妥善处理并解决好垃圾问题,减轻其对源头环境的影响,对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三江源区域开展垃圾综合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是一种大胆尝试。玛多县引入垃圾分类理念,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推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户分拣、村保洁、乡收运、县处理”的“N+1”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整个果洛州推广 。“一块钱卫生费”让牧民在家主动分类。
在玛查理镇,笔者走进了几户牧民家里。房间内显眼位置都摆放着塑料瓶、易拉罐、纸板、玻璃4个分类垃圾桶,这已经成为每户家庭的标配。镇上每天产生各类垃圾10多吨,也是玛多县开展垃圾处理工作的试点社区。在牧民端智的家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起垃圾分类工作是如何推广起来的。垃圾回收试点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牧户都不习惯在家里分拣垃圾,很多人把垃圾混装在同一个袋子里送出门。“垃圾出户即分类”的初衷遇到了阻力。为此,社区多次做动员,想办法,集体讨论,最后定出了每户每天交1块钱卫生费的办法,而这笔钱用来给县里的环卫工人发工资。正如端智所言,“交卫生费,其实是想让牧民们明白,他们在垃圾处理上出了钱,要更有责任心。”而另一个促使牧民习惯在家里完成垃圾分类的重要原因,则来自民兵生态管护员的管理。配合环卫队伍组建的民兵草原生态管护员,基本满足了占县域98%面积的草原生态的维护,成为城镇环卫工人的有益补充。“一块钱卫生费”制度批准实行后,大部分牧户都主动将垃圾分类后送出家门。家家交费的模式提高了牧民保护家门口环境的责任心,在生态管护员及环卫工人的监督下,“垃圾不落地,出户即分类”的理念得到了牧户的支持。居民将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塑料瓶、纸张、玻璃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五大类,最终由社区服务站安排垃圾车并对分类好的垃圾进行转运。源区虫草产区每天捡拾的垃圾也统一拉运到外形像彩色帐篷的垃圾处理厂。玛多县的举措是:统一回收的垃圾,按照危害等级和可回收程度进行填埋和压缩转运处理;由政府监督企业完成垃圾回收处理工作。
目前,青海省垃圾清理分类处理“清洁工程”已实现三江源核心区全覆盖,使当地垃圾“有处可投”,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环境。通过3年来对源区的村庄、牧场、庭院、水源等实施清洁工程,已改善了源区万农牧民的生活环境。该工程已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农牧民享受到了干净舒适的生活条件。曾经垃圾遍地的县城如今想捡个垃圾都捡不到,当地牧民都将家里的垃圾分类、收集后统一放置,等着县城管局垃圾转运车来收集。甘德县青珍乡的牧民松保说,如今街道干净了很多,以前随处散落在街头的垃圾现在根本看不到了。如今,在民兵生态管护员的助力下,三江源区垃圾清理、回收、处理的行动已成为高原牧民每天必行的一种生活时尚。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