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手机咨询 18221844698
我拜访顾客家时,最先做的事就是“向顾客的家打招呼”。我跪坐在顾客家中央的地板上,心里默默地和屋子对话。我报出自己的姓名、住址、职业,然后恭敬地向他的家打个招呼。比如,我说:“为了营造使佐藤小姐和她的家人更幸福的生活空间,请接受我的敬意。”接着,我深深地一拜。那时,顾客们大多会不可思议地站在旁边注视着这两分钟的静默仪式。
这种致意的习惯是参照参拜神社时的做法自然发展出来的。至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做法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大概是出于自己感到顾客家的门扉开启时产生的紧张感和进入神社大门时产生的神圣感十分相似的缘故吧。或许有人认为打招呼只是自我安慰而已,但做或不做,在整理的速度上真的是有差别的。
我在整理作业时绝不穿运动服那样的作业服装,通常是在连衣裙外穿一件短外套,时而系上一条围裙。与实用性相比,我更注重服装的款式。我的顾客们都为此感到惊讶,她们问我:"你在整理时穿着这样的正装,不怕被弄脏吗?"
我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去搬动家具,登在厨房的水槽上面清除污垢,非常积极地进行整理作业,一点都没问题,而且还有对自己的家表示尊敬的含意。
由于我认为整理作业是庆祝离家物品出门的节日,所以总想穿上正装以示尊重。
穿上正装向家打个招呼、表示敬意后,就开始整理作业。为了使家人能够更幸福地生活,应该丢弃什么物品,应该把留存的物品放置在什么地方,我感到家都会一一地告知我的。所以,在设定物品的固定位置时,我能够顺利地决定正确的放置位置,并能毫无困难地加快整理作业的进度。
也许有人会说:"麻理惠老师是职业的整理专家,她能做得到,而我却听不到家的声音,所以无法一个人整理。”
其实,物品的主人最了解自己所拥有的物品和家的情况。我的顾客们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表示“应该丢弃什么物品我已经清楚地知道了","物品的放置场所我也自然地明白了"。
现在再介绍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抓住这种感觉。那就是一回家就对家打个招呼:“我回来了!”这是我给来上个人课程的客户的第一个课题。与对家人和宠物打招呼一样,对家也要用声音招呼。当然,如果忘了回家后立即打招呼也没关系,偶尔想起后请对家这样招呼道:“我回来了!"或者"你总是为我守护着这片生活空间,谢谢了!”如果觉得出声招呼有点害羞,也可在心里这样默念着。
在对家不断反复的招呼中,我们会发现家听了“我回来了!”的招呼声后也会作出反应。就如一阵清风吹来一般,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家是那样喜悦。于是我们逐渐明白了家希望你整理什么地方、要在什么地方放置物品。
我们一边和家互相沟通信息,一边进行整理作业,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梦幻、不切实际,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一步,整理就无法顺利地进行。所谓的整理作业,原本就是取得人和物品以及家的三者平衡的行为。在以前的整理方法中,虽然也强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却不太考虑家的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我之所以强烈地感到家的存在,是因为每次去拜访顾客家时,每一间屋子都在诉说着它们有多么重视住在里面的人,总是在同一个地方等待和守护着我们。不管我们辛苦工作到多么疲惫不堪的状态,家总是抚慰我们的心灵。反过来说,即使你赤裸着身体躺在地板上,大叫一声"今天不想干了",它也会说声“好的”,包容你。这个胸怀宽广的、温暖的巨大的存在除了诺诺地答应之外不会提出任何异议。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整理就是对一直支持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家报答恩情的一种行为。
不妨尝试一下,请以"如何使家高兴”的视点来进行整理作业。你一定会对自己比平时更快更好的整理感到万分惊奇。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