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戴西Greendash

24小时手机咨询上海保洁公司24小时热线 18221844698

上海保洁公司电话   400-6167527

书籍的整理方法 把所有的书摆在地上一一触摸——【格瑞戴西】清洁整理收纳专题

发布时间:2018-10-03 21:16
作者:格瑞戴西


衣服的部分整理完后,接着开始整理书籍。

在"无法丢弃的物品”中,书籍大多占三分之一以上。

无论是喜欢读书的人还是不喜欢读书的人,他们往往都会说:"只有书籍无论如何不能扔。”事实上,不能丢弃书籍的最大原因是,搞错了丢的方式。


在外资咨询公司工作的Y小姐(三十多岁)是嗜书如命的人。除了当下畅销的所有商务类书籍,她还广泛涉猎小说、漫画等。她的房间里,真的全部被书所填满。光是高达天花板的大型书柜就有三个。除此之外,那些收藏不下而放在地板上的书籍也堆得齐腰之高,这种摇摇欲坠的"书塔"足有二十个。在房间内行走时还必须扭动腰部尽

量避开那些"书塔",使人总有一种怪诞之感。

"请你立刻把书柜里的书一本不留地拿出来全部摆放

在地板上。”我像往常那样地吩咐道。

no

Y小姐听后睁大了眼睛问道:"是全部的书吗?那有相当多的数量呐。"

"这个我知道,请你全部取出来。”我毫不含糊地回答。

“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丫小姐吞吞吐吐地继续说道,“我平时把书存放在书柜里,看着书脊上的书名选书,非常方便。"

确实,通常人们都把书籍收纳于一处,能看到各种书籍的书脊整齐地排列着,这样就能很方便地选择自己想读的书籍。现在把全部书籍取出来是有点困难,因为每本书都有一定的重量,取出书籍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最后还要放回到同样的书柜里。这样的费时费力实在是太麻烦了……Y小姐也许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现在必须把书柜里的藏书全部取出来,因为把书存放在书柜里就不能按照自己是否有心动感的标准来进行选择。

不仅是书籍,就是衣服和小件物品也是如此。一直收纳着且长期不动的物品实际上是处于没人关心的"休眠”状态,就如潜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的螳螂,由于它的颜色和周围融为一体,使人视而不见。如果你看到排放在书架上或者抽屉里的书籍,不妨扪心自问:“会让我有心动感吗?"答案肯定是很难有心动感吧。

所以,在选择书籍的弃留时,应该先把书籍从收纳的场所取出来唤醒它们。就是原先一直堆放在地板上的书籍也要把它们少许挪动一下地方,并特意重新堆放一次,这样就能很容易地作出选择。就像父母对熟睡的孩子轻轻地拍拍他的脸蛋唤醒他一样,通过物理性的移动书籍,让它们通风,接受刺激,使之清醒过来恢复意识。

其实,我在整理现场常会做的一个动作,只不过是轻轻地拍击那些堆积的书籍的封面,或者对着书山像拜佛一般虔诚地拍手合十……各位,你们一定会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其后选择书籍的速度和精度就会和先前完全两样,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

有人说:“我清楚地知道这是自己需要还是不需要的书籍。”言下之意她还是要在书籍摆列在书架上的状态中选择书籍。结果由于未能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只得再从头开始整理,这样她整整花费了两次整理的时间。

当书籍的数量太多,无法一次性堆放在地板上时,可以将书籍分类后再依次堆放。


书籍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

一般书籍(通俗读物)

实用书籍(参考书、食谱等)

鉴赏类(照片集等)

杂志

按这样的分类,把堆放的书籍一本~本地拿在手里,判断是该留下还是丢掉。判断的标准当然是"接触时是否有心动感"。只要接触一下就可以,绝不要去看其中的内容。因为如果去看其中的内容,不要说是否有心动感,就连是否需要的判断力都会变得很迟钝。

请设想一下书架上排列的都是自己有心动感的书籍的情景吧。光凭这个想象就让人陶醉不是吗?对于嗜书的人来说,应该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未读的书觉得总有一天会读,"那一天”永远不会来

不愿意丢书的首条理由就是"也许我什么时候还会再去读"。

那么,就请你数一数自己曾经重读的书究意有多少本?有人说只有五本,也有高手说有一百本。但是,除了研究学者、作家等从事特别职业的人,在像我这样极其普通的芸芸众生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实际问题。

也就是说,会重复阅读的书籍,其实微乎其微。

在此,让我们试着做一件事,那就是“思考这本书真正肩负的任务”。

所谓的书籍,本质上就是一叠纸。在纸上印上文字,再把印字的纸集中装订起来就成了书。通过阅读纸上的文字,使人获取有益的信息和知识,这就是书籍的真正作用。如果说书的意义在于书上写的内容,那么"书在书架上”本身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获取读书的经验。读过一次的书,就已经“经验了一次”,即使不能牢记书中的内容,它的知识也应该全部进入了你的内在。

所以,整理书籍的时候,请不必考虑会不会再读,是不是已经记住,只需要一本一本地拿在手上,感受它是否让你感到心动。只需要留下真正让你有心动感的即可,因为光是看到它们摆在书架上就会觉得“有这本书在这真幸福!"


那么,那些看了一半的书,买来还没开始看的书,就是标题所说的"准备什么时候阅读”的未读书,如何处理为好呢?

最近,也许是通过互联网能够很轻松地购书的缘故,我发觉平均每个人所拥有的未读书籍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三本左右还算少的,多的或许高达四十本以上。以前买的书还没看,又买了新书,这些未读书的数量还在不断地増加。而且这些未读书比"读了一次的书"还要麻烦,因为大多数人绝不会丢弃这些书籍。

以前,我曾指导某公司的董事长整理办公室的环境。那时,我看到了一件至今难忘的事情。董事长办公室的书架上排列着一长排看似高深的商务书籍,从卡内基、德鲁克到最新的畅销书,收藏完整丰富,俨然就是一个小型书店。尽管如此,我还是对那些过于齐整、仿佛是专供陈列的书籍产生了一种漠然的感觉。

开始整理书的时候,那位董事长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说道:“这本没读过",“这本书也没读过",一边把这些书籍堆放到专供摆放未读书籍的角落里。结束的时候一看,发现没有读过的书竟有五十本之多。而陈列在书架上的书籍“阵容”却几乎没有缩小。我问他不愿意丢书的理由,他说的就和我《整理假定问答集》中的基本答案如出一辙——“我觉得有一天会想读”。

包括我自己的经验在内,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仍然必须断言:这个所谓的“有一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

无论是别人推荐的书,还是你自己一直想读的书,只要错过了阅读的机会,现在都不要再指望有空去读了。也许在买书的时候确实想读它,但结果却告诉你这把本书没有阅读的必要,这就是这本书所起的作用。至于读了一半的书也没有必要全部读完,那本书所起的作用就是读到一半而已。

所以那些未读的书都应该全部丢掉。与其恋恋不舍那些多年束之高阁的未读书,倒不如干脆去看那些现在想读而特意买来的书。

再说说那些未读的英语学习书和考试用书。

拥有很多书的人,一定都是求知若渴热衷学习的人。所以,在客户的书架上看到长长地排列着各种参考书和学习课本时,我不会感到特别惊奇。

大量的英语书中,有TOFEL的参考书、用于出国旅行的英语会话书以及商务英语等。考试用书则是种类繁多,从簿记、宅建、秘书资格审定到芳香疗法和色彩等书籍,使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也偶有感叹“竟然还有这种考试啊"。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学生时代的教科书、钢笔书法的习字贴等等。

如果你的书架上也有这类书籍,并且在考虑"什么时候好好学习一下”的话,那么我劝你现在就把这些书籍丢掉吧。


许多人实际上根本不使用自己拥有的学习参考书。参考书的使用率很低,根据我对顾客们的调查,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充分利用自己购买的学习类参考书。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愿意轻易丢弃,其理由也是各种各样:"我想什么时候会去学习的。”"我想只要有时间就立刻去学习。""我想尽快地掌握英语。""因为我是会计,所以我想学习簿记。”这些理由的前提统统是“我想”。因此,请把那些只是"我想”而迟迟不见行动的学习参考书决绝地一弃了之。

只有丢弃这类书后,才能激发自己对这种学习的热情。如果丢掉后心情也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就足以说明自己丢弃行为的完全正确。如果丢弃后又极想再次买书认真学习,那就重新买来好好学习就是了。


应该留存的书籍把“进入殿堂”的书籍毫不犹豫地留在自己身边

我现在能够把身边的书籍经常保持在三十本左右。其实,我过去也是个无论如何不愿意丢书的人。虽然我是那样地喜欢书,但是按照是否有心动感的标准作出选择的实践后,我书架上留下来的书约减至一百本左右。即使保持这样的数量,比起人均书籍拥有量应该也不算多。但是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还要大幅减少,于是决定重新认真审视书架上留下来的书。

首先是那些让我心动且绝不能丢弃的书籍。对我而言,《爱丽丝梦游仙境》当属第一。这是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曾变心的最爱,简直成了我的圣经。这类所谓“进入殿堂”级别的书很容易判断,当然是毫不犹豫地把它留在自己身边。

接下来是虽然没能达到“进入殿堂”的标准,但都足以使我产生心动感的书。这些书会随着年龄的増长而不断更换,但是此时此刻绝对会想把它们留在自己的身边。在整理上使我有所顿悟的《丢弃的艺术》对我来说就是这个等级的书,虽然我并没有把它留存到现在。这类书在还觉得心动的时候可以留下来。

麻烦的是那些心动感一般的书籍。读过一遍觉得内容十分有趣,拿在手中也有一定的心动感,但并非非常深刻。书中虽然有一些章节词句在心里引起共鸣,却不想再读第二遍。这类书,虽然没有一定得丢掉的义务,但也极想对其进行彻底的整理。想要钻研整理之道的我,对于这些心动感一般的书籍并没有一弃了之,而是苦苦地思考着处理的对策:"难道就没有毫无牵挂地放手丢弃这些书籍的办法吗?”

开始处理时,我使用了"减小书籍体积的整理法"。简而言之,就是不留整本书,只保留一部分有价值的内容和一些至理名言。当时我自以为这个办法很好,认为即使丢掉了原书也应该没有问题。

说干就干,我把那些能引起共鸣的章节和词句记在一个本子上,并为此制作一个原著抄本。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完成一本只属于自己的精选名言集,以后回顾时还可以摸索出自己的兴趣轨迹。一想到这是个好主意,我就激动不已,于是兴奋地拿来自己喜欢的本子,立刻开始制作起来。首先把书中要抄写的部分用线条划出来,然后再在本子上写上书名,抄写其中的内容。

可是,一开始就碰到了很大的问题。光是字词也就算了,抄写文章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而且考虑到以后还要反复阅读,必须工整地书写每个字才行。如果一本书里有十处自己喜欢的好文章,所花费的时间累积起来至少要三十分钟。想到要抄写的书约有四十本左右,我不由地感到头都晕了。

接着我又尝试复印的方法。把写着自己喜欢词句的页面复印下来,就在一瞬间做好了名言的摘录工作。只要把复印纸贴在本子上,就大功告成了。经过一番努力,实际证明这样做还是比较麻烦的。

最后,我干脆把书页直接撕下来,但这次甚至连贴到本子上都嫌麻烦,于是索性简化到底,把撕下的页面往文件夹里一塞了事。这样做大大节省了时间。一本书的名言摘录工作花不了五分钟,四十本书的文字处理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自己中意的名言页面都能妥善地保留下来,结果令我感到非常满意。

不过,实行这种“减小书籍体积的整理法”整整两年后,我偶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自那以后我从来就没有再去阅读那些放在文件夹里的名言。当时所做的工作纯粹是一时的自我安慰而已。


现在我对此又有了新的感悟:自己的身边不保留过多的书籍反而会提高自己获得信息的灵敏度,也就是说,会更容易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从那些丢弃了大量书籍的顾客那里也听到过类似的经验。

书籍的生命是有时效的。和书籍相遇的瞬间正是阅读的"时刻n,为了不让相遇的时刻逃逸,最好不要在身边保留过多的书籍。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