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戴西Greendash

24小时手机咨询上海保洁公司24小时热线 18221844698

上海保洁公司电话   400-6167527

环境的概念及组成

发布时间:2018-10-24 21:50
作者:格瑞戴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在自然环境中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大气圈

在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存在着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我们称之为大气圈。大气圈中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大气圈 外大气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对人类影响很大,风、雪、雨、雹、雷、电、雾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这一层,而且排人大气的污染物也绝大部分活动在离地面1〜2km的近地层。在平流层当中,有一层厚约20km的臭氧层(O3),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减少太阳紫外线对人体的灼伤;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等破坏臭氧层物质,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


水圈

地球上海洋、河流、冰川的融化水、地卜水、湖泊、大气含水、土壤水和生物水,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又不断相互交换的水圈。水圈就是地球表面(层)不连续的水壳。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人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但这种自净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大量排人天然水体并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就会形成水体污染。


土壌圈

土壤圈是地壳中的岩石经长期风化而形成的、位于陆地表层、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由土壤构成的土壤圈是整个生物圈的基础。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体。土壤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的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的总称,是植物和微生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的媒介,也是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途径。当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或间接(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向土壤系统排放并在其中积累,当排放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即会发生土壤污染。


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海平面以上10km、海平面以下10km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有正常的生命存在,有构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等四个组成部分,有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这种循环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和代偿功能。若外力的影响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调,乃至生态系统的崩渍。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并加剧的。人类历史初期,使用的劳动工具很简单,对自然界的作用很有限,那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采集和狩猎,使食物来源受到破坏,反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革命兴起,人类具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增加了,这时环境问题是以土地破坏为特征的。由于过分使用,“千里沃野变成穷山恶水”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重复了许多次。18世纪以来,机器的出现,生产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提高,但对环境的破坏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如举世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以及国内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等等。不仅如此,目前我们还面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深的。人类在被动地适应环境,被动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进程中,也在逐步地完善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人类从敬畏、漠视自然到善待自然,终于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排人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也终于认识到,要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就要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