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手机咨询 18221844698
大米是人们的主粮,各家各户或多或少都要贮存一些。但是因为大米失去了谷壳和种皮,胚乳全部暴露,所以易受外界湿、热等因素的影响,也易受霉菌和粮虫的侵害。大米具有吸湿性强、生物氧化(呼吸)强度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快等特点,因而极易变质,特别是容易霉变、了解大米霉变的早期征兆,将有助于及时处理,避免和减少损失,确保食用安全。
大米发生霉变的早期征兆,主要有:
(1)异味:大米原有的香气减弱或消失,出现一种糠酸味。;
(2)发潮:由于大米与微生物的强烈呼吸(生物氧化)作用,局部水分凝结,使米粒表面微显潮润,俗称“出汗
(3)发软:出汗部位米粒水分增加,硬度降低,用手搓或牙嗑时,清脆声减弱,俗称“身骨发软。”
(4)脱糠:米粒潮润,粘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尽的糠皮浮起,
显得毛糙,不光洁,俗称“脱糠”或“起毛”。
(5)起眼:因大米胚部组织较松,含蛋白质、脂肪较多,霉菌先从胚部生长,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j
(6)起筋: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续发展成灰白色,犹如筋纹。
(7)色鲜:由于米粒表面水汽凝聚,色泽显得鲜明,透明感略有增加。
(8)发热:低水分大米,特别是釉米,在潮湿环境下,米的表层往往因吸湿霉变而产生发热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干霉”,应加以注意。
那么,如何预防大米霉变呢?家庭处理的方法是:提高大米的加工精度,尽量碾去皮层,降低大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做饭前将采用清水多搓洗几遍,每次都需倾去水中浮物、米糠,以减少毒素。即使这样处理,做饭时也需掺进多半好大米,这样不仅能进一步降低米饭的毒素含量,而且能改善米饭的口感。但是,如果黄变米比例很大,应送有关部门检验,如果含有黄曲霉等毒素超过了国家规定允许量,应坚决不要食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