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手机咨询 18221844698
一、毒物对人的影响
在工作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汽或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工作过程中.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途经进人人体.引起职业中毒。但是.毒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需要一定条件.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毒物进入人体的量
健康人体对毒物具有完善的防御能力.当少量毒物进入人体时.机体可动员神经质防御力量.对毒物进行水解.还能进行氧化或结合反应,发挥自身的解毒作用。然而.当大量毒物侵入时.超过机体的解毒能力.就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毒物吸人人体所引起,为了减少毒物进人人体的量,先要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这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措施。
2.毒物对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的影响
毒物的毒性和进人人体的量,是引起中毒的外因。如果对毒物无恐惧感,在毒物面前处于无所谓状态.因而放弃对毒物的预防,不积极改造作业环境.则毒物进人人体的机会必然增多。而健康状况不良(如明显的肝病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等),则使毒物进人人体后可能引起的损害更为严重。因此.在接触毒物过程中要振奋精神.改造环境,战胜毒害。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人体的抗病能
第一章社区保活及保洁员卫生知识
力。一旦受到毒物侵害,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起人体各部器官、组织的旺盛机能和抗病因素,来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1)毒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疾患。
1)神经衰弱症。几乎所有生产性毒物引起的早期中毒症状,都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这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记忆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头部沉重感、疼痛,有时发生眩晕等。
2)多发性神经炎。主要损害部位为周围神经系统,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病人常诉说肢端麻木
3)中毒性脑病。严重急性中毒.由于缺氧或代谢障碍,可早期产生脑水肿(有机锡等中毒),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出汗.以至抽筋、昏迷等。
(2)毒物引起的血液系统疾患。
1)血细胞减少症。对造血及血液系统有损害的毒物都可引起血细胞减少症。其中以苯和放射性物质为主。
2)血红蛋白变性。其中,髙铁血红蛋白血症最为多见。由于高铁血红蛋白无带氧功能,使病人出现皮肤和黏膜青紫及明显的缺氧症状.如硝基及氨基苯中毒。
3)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变性可使红细胞易于破碎而产生溶血性贫血。有些毒物如砷化氢具有直接且强烈的溶血作用,急性中毒时,产生急性溶血.大量血红蛋白由尿排出,小便呈酱色。
(3)毒物引起的呼吸系统疾患。
1)窒息状态。引起窒息的原因有呼吸道机械阻塞、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以及组织缺氧,即一氧化碳中毒。
2)中毒性肺水肿。刺激性气体(氨、氯、二氧化硫等)及主要作用于肺泡的毒气(如光气、氮氧化物等)都能引起肺水肿。
3)中毒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吸人氧化锰、大量汽油等也容易引
起中毒性肺炎和支气管炎,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明显。
(4)毒物引起的消化系统疾患。
铅中毒时有较明显的便秘、腹绞痛等消化道症状。最常见的是毒物对肝脏的损害,其主要毒物有磷、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卤素族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二、高温对人的影响
高温环境的热作用可降低人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减弱,破坏热平衡,而使人中暑。髙温刺激和作业所致的疲劳均可使大脑皮层机能降低和适应能力减退。随着髙温作业所致的体温逐渐升高.可见到神经反射潜伏期逐渐延长,运动神经兴奋性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占优势。
髙温作业对神经心理和脑力劳动能力均有明显影响。在高温环境中.需要识别、判断和分析的脑力劳动的作业能力或效率下降尤为明显,而且识别、分析、判断指标的改变发生在各项生理指标(如体温、心率等)改变之前。人体受热时,首先会感到不舒适.其后才会发生体温逐渐升髙,并产生困倦感、厌烦情绪、不想动、无力与嗜睡等症状,进而使作业能力下降、错误率增加。
1.人体的热平衡
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为人体的热平衡。人体保持着恒定的体温,这对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都是十分重要的。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关系可以决定人体是否能维持热量平衡或体内的热积聚有否增加。在通常情况下,散热的形式是辐射、传导和对流。在高气温、强辐射为特点的高温环境中作业时,劳动者的辐射散热和对流散热发生困难,散热只能依靠蒸发来完成。在高气温、高气湿条件下工作时,不仅辐射散热、传导和对流散热无法发挥作用,而且蒸发散热也受到阻碍。
2.气温和体温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体温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皮肤温度也可迅速升高。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为维持正常体温,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增强散热的作用。
(1)在高温环境中,体表血管反射性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增髙,通过辅射和对流使皮肤的散热增加。
(2)汗腺增加汗液分泌功能,通过汗液蒸发使人体散热增加。人体出汗量不仅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且受劳动强度、环境湿度、环境风速因素的影响。
3.水、盐代谢
在常温下,正常人每天进出的水量约为2升〜2.5升。在炎热季节,正常人每天出汗量为1升,而在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排汗量会大大增加,每天平均出汗量达3升〜8升。由于汗的主要成分为水.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所以大量出汗对人体的水、盐代谢产生显着的影响,同时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代谢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水分丧失达到体重的5%〜8%,而未能及时得到补充时.就可能出现无力、口渴、尿少、脉搏增快、体温升高、水盐平衡失调等症状,使工作效率降低。
4.消化系统
在高温条件下劳动时.体内血液重新分配,皮肤血管扩张,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这样就会引起消化道贫血,可能出现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液、肠液等)分泌减少,使胃肠消化过程所必需的游离盐酸、蛋白酶、脂酶、淀粉酶、胆汁酸的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机能相应的减退。同时大量排汗以及氯化物的损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也会导致胃液酸度降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胃肠疾病。由于高温环境中胃的排空加速,使胃中的食物在其化学消化过程尚未充分进行的情况下就被过早的送进十二指肠.从而使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
5.循环系统
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同时高温使血管扩张,末梢血液循环的增加,加上劳动的需要,肌肉的血流量也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使心跳过速,而每搏心输出量减少.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也有所改变。
6.神经系统
在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下.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加.由于负诱导.使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受抑制.因而.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均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7.其他
此外,髙温会加重肾脏负担,降低机体对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的耐受度,使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更加明显。高温也可以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抗体形成受到抑制.抗病能力下降。
三、劳动中的强制体位作业引起的疾患
劳动中的强制体位作业引起的疾患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劳动中的强制体位作业种类
(1)立位和经常行走的强制体位作业。
(2)坐位的强制体位作业。
(3)其他体位:某些作业常常被迫采取种种不良体位。如长期采取屈曲、倾斜、仰卧或侧卧体位时,能引起个别肌群过度紧张、内脏营养障碍或脊柱弯曲等变化。
2.劳动中的强制体位作业引起的疾患
(1)扁平脚。在长期站立、步行、搬运重物和用力踩开关(模锻工、冲床工)的作业中常见。
第一章社区保洁及保洁员卫生知识
(2)下肢静脉曲张。常见于长期站立和行走的作业。发病工龄一般为6〜8年.与体位及负重有关,与下肢静脉的构造、慢性感染及心血管疾病也有关,妇女更易发生。
(3)腹疝。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腹壁肌肉长期过度紧张和腹内压上升.可患腹疝。常见的有脐疝、腹股沟疝和股疝。
(4)脊柱弯曲。长期倾斜、变曲的立位或负重行走的作业能致脊柱弯曲,以驼背多见,次为脊拄侧凸和脊柱关节变形。
(5)下背痛。常见于长期处于躯干前倾、腰部屈曲且负重大的作业。下背痛包括腰机能不全、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3.运动器官紧张的作业引起的疾患
(1)腱鞘炎。常见于指、掌迅速活动或前臂用力活动的作业,或伴有不良气象因素的手臂用力作业(洗衣)。多发生在工作负担最重的肌腱。
(2)神经肌痛。神经肌肉装置长期过度紧张,能致职业性神经肌痛。多出现在躯干和四肢长期处于强制体位而迫使-定肌群量静力紧张状态的作业。
(3)基突炎及上踝炎。常见于腕、肘关节动作频繁而负重极大的工人,症状是在进行一定动作时感到疼痛。
(4)关节炎及关节周炎。常发生于手指关节及肩关节。关节周炎的炎症过程发生在关节周围的黏膜囊内,逐渐波及肌肉附着处及周围的结缔组织,其特点是在动作涉及病变组织时才感到疼痛,而在关节炎时则关节的任何动作均能引起疼痛。
四、保洁员劳动疲劳的产生和恢史
1.劳动疲劳的产生
劳动疲劳是指人体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对保洁员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健康。如体内能源物质消耗过多会引起疲劳;肌肉运动收缩时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的积聚也会引起疲劳。
(1)劳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是导致劳动疲劳的因素。人体的劳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紧密相关。身体素质就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劳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如长时间肌肉活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时,力量速度等当然会下降,于是在完成劳动工作时,往往会力不从心而觉得疲劳。
(2)体内能源储备的减少和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当人体从事劳动导致疲劳时.往往伴随体内能源物质消耗较多。能源储备的消耗与减少,会引起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加上肌肉活动时代谢产物的堆积及水盐代谢变化等影响,机体工作能力就会下降而出现疲劳。
(3)精神意志因素也与疲劳密切有关。劳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功能的降低,神经细胞抑制过程的加强都会使疲劳加深。但是人的情绪意志状态对人体功能潜力的充分动员关系极大。进行劳动时,应全身心投入.保持积极的情绪,这对推迟疲劳发生.提髙锻炼效果有重要作用。当身体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时,往往主观上会出现疲劳感觉,这种疲劳感也可以说是疲劳的主观信号。
2.劳动疲劳的缓解
要缓解劳动疲劳.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注意坚持锻炼和运动训练,努力提髙自己的身体素质。
(2)劳动时,注意内容的合理安排,避免因局部负担过重产生局部疲劳,而过早影响全身整体工作能力的下降。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内容的交替,使身体各部位活动负荷合理交换,有助于推迟疲劳的出现。
(3)加强意志品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疲劳时精神意志因素的改善,从而有助于推迟疲劳的出现。
(4)饮食营养的合理安排。这对体内能源的充分贮备有积极意义。
3.疲劳的有效消除
要有效消除疲劳,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
劳动导致身体疲劳之后,保证良好而充分的睡眠是使身体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同时,身体劳累之后,坐下或躺下做安静休息,也有助于疲劳的消除。
(2)活动性休息。
活动性休息,即当局部肢体疲劳之后,可通过使另一部分肢体肌肉的适当活动来加速已疲劳的肌肉的体力恢复。活动性休息可以促进全身代谢过程,加速疲劳消除。当全身疲劳时,也可通过一些轻的、兴趣高的体力活动.来达到加速消除肌肉代谢产物的目的。
(3)物理性恢复手段。
按摩、光疗、电疗等对促进疲劳肌肉的代谢过程,加速疲劳消除有积极意义。此外,热水浴、吸氧、空气负离子吸人等对疲劳消除也有益,
(4)合理补充营养。
在劳动疲劳后.饮食中要有较充分的糖和蛋白质补充。如果是长时间的锻炼,体内能源供给有较大部分来自脂肪,这类耐力性运动疲劳后,应根据负荷的程度适当食用一些脂类食品。此外,疲劳后要注意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E等对疲劳的消除有重要作用。
(5)心理调节。
情绪因素对疲劳的消除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加速疲劳的消除。如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做自我心理控制与放松调节等对体力恢复都有促进作用。
五、预防劳动疾息的发生
对于劳动疾患重在预防为此.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技术革新
结合技术革新,尽可能做到机械化、自动化。对需要繁重体力劳动的作业、强制体位的作业或个别器官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作业,要尽可能做到机械化、自动化.以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
2.改良工作体位
尽力设法把屈曲、倾斜的体位改为端正的体位;把卧位改为立位.立位改为坐位.并使不舒适歪斜的坐位改为舒适端正、高矮适宜于该劳动者工作的坐位.以避免个别器官、部位受压引起骨骼的持久变化。
3.工具革新
为防止压迫和摩擦所致的疾患.应使用形状合宜、软硬适度和导热性不强的把手,工具经常接触机体的部分应包软垫,采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4.重量限制
应制定出男、女工人推、拉、装、卸和抬举重物的重量标准,亦即规定其劳动负荷限量并严格加以执行.这对避免劳动过程所致的禎伤尤为重要,对未成年工和女工来说更为重要。
5.职业训练
对劳动者进行良好的职业训练。如训练工人抬举重物时身体应尽量靠近物体.缓慢平稳地举起重物,不要突然猛举,举物时不要扭转躯干等.才能避免扭伤或其他创伤所致的下背痛、疝气
第一章社区保洁及保洁员卫生知识
等;正确地练习唱歌.避免声带过劳是预防产生“歌唱家小结节”的关键等。
6.合理组织劳动
针对工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适当分配工作。例如,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者不应分配做搬运等工作。此外,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间应有适当的休息;注意培养多面手,以便交替地更换作业;应尽量使劳动安排得更有节律性。
7.改善照明条件
合理的照明,是预防视觉器官紧张所致疾患的重要措施。
8.改善气象条件
改善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特别是尽量避免低温、高湿的作用.对预防职业性下背痛、关节痛等具有一定意义。若一时难于改善.则应注意保暖防寒等。
六、女保法员的劳动保护
女性在生殖机能方面与男性有较大差别,所以女性在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劳动卫生,下面介绍一些知识。
1.女保洁员的五期注意事项
(1)妇女的“五期”。
妇女的"五期”指妇女的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和更年期(又称绝经期)。
(2)影响妇女"五期”的有害因素。
影响妇女"五期”的有害因素有负重作业和重体力劳动、不良体位、强烈震动以及生产性毒物等。
(3)妇女“五期”的注意事项。
1)女工在月经期,所在单位不应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女工在怀孕期间,对能影响胎儿发育的作业和因素应该避免,如有不良作用的化学物质、强烈的全身震动、放射线工作以及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应暂时调离。并不得延长正常的劳动时间。同时要慎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无味红霉素、苯丙胺、巴比妥等。要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加强营养,注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铁等营养素的摄人。
3)产褥期:产后要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冬天防感冒。夏天防中暑。产后24小时应起床逐步活动,要注意外阴清洁,产后42天应到产院进行产后检查。
4)在哺乳期内的女职工不宜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不宜从事接触某些有害因素的工作。一般也不宜从事夜间劳动。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工.应给予一定哺乳时间.母亲在给婴儿喂奶时,应脱去工作服、工作帽,洗净双手,避免毒物污染,影响婴儿健康。
2.重体力劳动对女工的影响
重体力劳动对女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负重和重体力劳动,会引起腹压增高.导致子宫、阴道等盆腔器官被压迫而下垂.长期持续可造成内生殖器官的移位;而长期持续的立位作业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使腹压增髙盆腔淤血,导致月经不调。
(2)青春期少女可因劳动过重,使髋骨受到极大的负担,可使其生长发育受阻.易引起狭窄骨盆和扁平骨盆。
(3)孕期从事负重作业或重体力劳动,易致流产、早产。
3.立位作业对女工的影响
立位作业则因有强烈的肌肉负担,易使骨骼韧带系统及生殖器管发生变化,易引起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和生殖器官移位。因腹内压力增加,易使骨盆底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弛缓,造成子宫后倾后屈、生殖器官脱垂、卵巢功能障碍、月经不调等。有资料报道,立位工作妇女的子宫后倾后屈较坐位工作者升高3倍。坐位工作时间长后,由于背部肌肉负荷时间长,而且受负荷的力量不均匀,容易引起脊柱弯曲;同时腹内压力增大,使盆底肌肉弛缓.易引起便秘;分娩时宫缩减弱,会阴易于撕裂。
4.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对女性生殖系统或生殖机能的某些过程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或通过对机体其他系统的不良影响间接地影响生殖机能,其结果均可造成生殖机能损伤,如不育或生育力下降、自然流产、死胎、畸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发育障碍、遗传病、儿童期恶性肿瘤、婴儿期及儿童期死亡率增髙等。具有性腺毒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影响生殖机能;具有胚胎毒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影响受精卵着床,或影响胚胎、胎儿发育;具有胎盘毒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而间接影响受孕能力,或对胚胎、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5.女工健康保护措施
女性保健康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执行国家的女工劳动保护政策,合理安排妇女劳动。如女工月经期间不宜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劳动;怀孕女工不可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长时间站立及巡回行走,也不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工作;哺乳期女工必须暂时脱离接触有毒物质作业。
(2)做好妇女经期、孕期、围产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五期”保护。
(3)将妇女劳动卫生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密切结合。妇女劳动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妇女健康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