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手机咨询 18221844698
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在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可将病原体排出的人和动物,即患传染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患传染病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其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病程的各个时期,病人的传染源作用不同,这主要与病种、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病人与周围人群接触的程度及频率有关。如多数传染病病人在有临床症状时能排出大量病原体,威胁周围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但有些病人如百日咳患者,在卡他期排出病原体较多,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在痉咳期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逐渐减退。又如,乙型肝炎病人在潜伏期末才具有传染性。
一般来说,病人在恢复期不再是传染源,但某些传染病(伤寒、白喉)
的恢复期病人仍可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病原体,继续起传染源的作用。
病原携带者指已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岀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携带者有病后携带者和所谓健康携带者两种。病后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机体功能恢复,但继续排出病原体的个体。这种携带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少数个体携带时间较长,个别的可延续多年,如慢性伤寒带菌者。所谓健康携带者无疾病既往史,但用检验方法可查明其排出物带病原体。这种人携带病原体的时间一般是短暂的。
患病动物也是人类传染病的传染源。人被患病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狗、鼠咬热病兽)咬伤或接触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而被感染。
人和动物可患同一种病,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相同。如患狂犬病的狗可出现攻击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成为该病的传染源之一,而人患此病后临床表现为恐水症,不再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由于生物性的致病原在人体外可存活的时间不一,存在于人体内的位置、活动方式都有不同,都会影响感染症的传染过程。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体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透过呼吸的路径,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的形态变化,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喷嚏等症状,借此重回空气等待下一个宿主将其吸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如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透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随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大量散播。
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
传播途径 传播过程 传染病例子
直接接触通过与感染者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抚触、拥抱等疥疮、水痘等
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衣物和文具等头虱、结膜炎(红眼病等)
空气或飞沫传播吸入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手触摸沾有飞沫、痰液的污染物或地面,再触摸眼、口、鼻等黏膜进行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微尘或水雾中,在空气中飘浮,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食物或水(共同的污染源)进食受污染的食品,饮用受污染的水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传播途径传播过程传染病例子
昆虫或动物媒介昆虫通过沾有病原体的足部或口部,将病原体散播;有些病原体要先在昆虫体内寄居一段时间繁殖后,才具传染性乙型脑炎、疟疾(蚊子传播)、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播)、狂犬病(狗传播)等
血液/体液传染通过输血、文身、穿耳、被污染的针具扎伤或性行为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母婴传染病原体由母体进入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
三、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比例。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较为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在儿童中开展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